在這個階段的讀者們已經進入設計環境在學習設計,但是對於是否要走上設計師這條路可能還不是那麼確定。除了設計以外的事情,在學校中也許多事情可以嘗試,是不是選擇多到不知道怎麼開始?本篇文章,列出幾件我認為在學生時代必須要做的事情,給你參考看看。

2020年,應該是我有生以來前所未有的體驗,這段時間的社交隔離讓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與自己獨處,因為什麼地方都不能去,反而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多了非常多,會開始詢問自己,未來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工作觀是什麼?人生觀又是什麼?為什麼會在美國工作?開始有許多哲學性的問題從心中冒出來,而這些問題從我目前的大腦都不太能回答,於是決定我應該讓自己的生活… 歸零來思考一下。
離職,只是進入下一個篇章
在人生中,我們有許多的人生章節,有些角色會跟我們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而有些角色只是過客,而這些角色在不同的章節也擔任不同的角色關係。就像是父母,在我們年幼時,擔任著照顧我們的角色,但是隨著時間成長過後,或許在未來的章節中,我們互換角色成為擔任照顧父母的角色。而離職,對於我來說,只是結束目前的關係,有些角色可能就不會出現在下個篇章了,但有些角色會繼續出現在下個篇章中,只是關係角色不同而已,這是我目前看待離職的方式。
開始會有離職的想法,可能是薪水,可能是團隊,可能是客戶,可能是家裡狀況,也有可能是心累了,這些想法都沒有對與錯。當時,我決定要離職時,其實心中壓力非常大,非常多的噪音,因為在 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美國大量的失業,目前我也看不到疫情的終點,而我感覺疫情的後遺症會延續到 2024年可能才會開始好轉,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在這嚴峻情況下找到下一個工作?同時我也有簽證的問題在身上,如果三個月內沒有找到公司願意贊助我的簽證,我就要打包走人,所以我自己也知道要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以目前的情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疫情期間,我開始與自己對話…
回首,過去所設下的階段性目標
其實從研究所畢業之後,我對自己設下幾個階段性目標,而這幾個目標我就用便條紙黏在工作桌上,每天不斷提醒自己。
第一個,累積工作經驗與作品集,
第二個,快點把學貸還清,
第三個,得設計獎項,讓人看見。
然而這幾個目標有些是無法量化,所以這幾年,我就永無止境的為這三個目標努力前進,而 2020所發生的疫情強迫我自己必須與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機會來重新設置這幾個階段性目標。當初在設下這幾個目標時,只是因為現實。因為當時了解自己沒有能力,所以需要工作經驗與作品集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學貸只是每個月銀行都會伸手來跟你要錢,而想要得獎只是感覺很厲害,可以被看見,其實背後的理由都是非常的簡單直覺,沒有特別高尚的原因。
然而,工作越久,接觸越多客戶後,我自己也開始發現有些專案我非常享受,在工作的過程可以馬上進入心流 (Flow),心流就是那種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時間,回家煮飯時,還會繼續想著專案,從這過程中也獲得非常多的成就感。同時,自己也會發現哪些專案,做起來度日如年,想要快點結束的惡夢,甚至連嘗試的動力都沒有,只是想要快點結束完成,最後的成品都想拿出去燒掉。而我就開始思考,我有沒有辦法設計出一種生活型態,我的專案都是可以讓我進入心流狀態,百分之80就好了,務實一點,手上百分之80的專案可以讓我進入心流,而剩下的百分之20,就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無常摟。
於是我開始問自己…
現在的我,到底要什麼?
開始慢慢發現上面的階段性目標已經慢慢不適合套用在現在的我身上,所以才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思考與規劃人生的下一步,趁現在我還沒有太多的責任時,就讓我暫時逃離這世上許多催促的聲音吧,這些聲音默默一直在叫我們成為哪種人比較好,做哪些選擇對我們未來最有幫助,但是… who the fuck am I.
所以現在的我,到底要什麼? 我就開始把我想要的東西寫出來,我想要與長期夥伴合作,我想要拿更多的設計獎項,我想要幫助更多的設計讀者,我想要有業配所以才可以運轉自媒體,我想要有成功的事業,我想要加薪,我想要 Acne Studio 的衣服,我想要 Sony A7C,我想要吃台南永記魚皮湯,這些都是我心目中真心想要的慾望,但同時我也開始思考…
我為什麼要工作? 工作是為了什麼?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 Designing Your Life by Bill Burnett, Dave Evans,在書中提到幾個問題,我覺得滿有趣的,讀者們也可以把他套用在自己身上,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為什麼要工作?
因為滿有趣的。
工作是為了什麼?
- 獲得貨幣來滿足生活需求。
- 利用自己有興趣的專業幫助別人,看到別人滿足時,心情會很好。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 只是設計讓我開心,同時可以獲得貨幣。
工作和個人、他人、社會有什麼關聯?
他人的慾望需求,需要個人的工作來滿足,而交易過程就是貨幣,所產生的結果會間接影響社會。
什麼叫做好工作或執得做的工作?
獲取大量貨幣,同時獲得大量成就感。
金錢與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生活中有些慾望與需求需要用貨幣來交換,而工作可以獲得貨幣。
經歷、成長、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工作是人生中的一種經歷與成長,同時也是唯一種方式藉由滿足他人來獲得成就感。
我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思考這幾個問題,目前我還是沒有一個結論,所以就做邊思考吧。但是我做完這幾個問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我沒有太多慾望,好像就不需要太多貨幣來支付,對吧。而這幾個問題,應該會奠定我未來的工作觀吧,所以希望可以把這個思考過程分享各位讀者,或者你現在也面對著人生十字路口,許多的噪音在跟你說,這樣對你最好,但是這是你真的想要的嗎? 我也不知道,自己也還在想,下一步是什麼,但是我自己是覺得滿興奮的,因為畢竟暫時的脫離許多噪音,可以很安靜的思考,也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是我還在嘗試各種組合,那我們就看下去摟。
Boring 精選
Design School 指南書
在這個階段的讀者們已經進入設計環境在學習設計,但是對於是否要走上設計師這條路可能還不是那麼確定。除了設計以外的事情,在學校中也許多事情可以嘗試,是不是選擇多到不知道怎麼開始?本篇文章,列出幾件我認為在學生時代必須要做的事情,給你參考看看。
Apple 已經控制了我們的下面
大數據掌握行為,同時也可以掌握多巴胺。
你拿時間做什麼?一位設計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訣竅
有一天同事走過來我旁邊說,為什麼你做很「快」 — — 什麼意思?什麼叫快?是做事很快?還是想事情很快? 我們就互相分享自己的workflow,也因此有這個機會分享我的workflow給各位thinker or designer。
更多文章

設計師該如何得體的表達「不同意」
為什麼我們總避免表達「不同意見」?到底要會做人?還是會做事?

設計師都只用蘋果電腦?ProArt創作者系列筆電打破我們對 PC的刻板印象!
因為PC 螢幕色域不夠廣、不夠精緻,不適合跑設計軟體,還是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刻板印象 ? 本篇文章分析幾個角度來討論 PC 電腦,分別是螢幕大小、電腦效能配置,而這些配置將會如何影響創意者的工作流程?

第一份設計工作,應該要在乎薪水嗎?
當我準備從研究所畢業時,身旁同學都把薪水的數字看得很重要,因為感覺薪水的數字代表我們的價值,是嗎?

2021-03 | Show Me You Legs
testing testing

當我們工作倦怠時該如何重新出發?
明明在工作中各種會影響團隊效率的問題我們都會積極處理,但為什麼在面對倦怠時,卻很少想過要處理它?

沒有靈感時,先上網搜尋更多作品是件好事嗎?
唷~我知道! 我也知道那個! 大家好像什麼都知道?

開會是時間殺手? 其實開更多會能夠幫團隊省下更多時間!
讓人討厭的不是開會,而是無意義又攏長的會議才讓人討厭。

Design School 指南書
在這個階段的讀者們已經進入設計環境在學習設計,但是對於是否要走上設計師這條路可能還不是那麼確定。除了設計以外的事情,在學校中也許多事情可以嘗試,是不是選擇多到不知道怎麼開始?本篇文章,列出幾件我認為在學生時代必須要做的事情,給你參考看看。

社群平台可以取代個人網站嗎?
在社群媒體的時代,設計師還需要建立個人網站嗎?還是社群媒體可以完完全全的取代網站式的作品集,許多設計師都把作品放置在Behance, Dribbble等等,那這樣做又存在什麼風險?

設計師需要在社群上行銷自己嗎?
這時代隨時都可以發表意見,身為設計師到底要不要在社群發表自己所相信的理念,甚至是行銷自己?